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64节(2 / 2)


  贾政袖着张氏嫁妆的抄本,去内宅见贾母。

  “母亲,才张家来人了。要代琏儿,讨要张氏的嫁妆。”

  贾母有些愣神,张家?待听说替琏二讨要张氏的嫁妆,就对上是那个张家了。“张家来的什么人?当初不是说不准张家回京吗?”贾母有些不愿意,她早把张氏的嫁妆看成自己的了,预备留给宝玉呢。当初贾琏成亲,贾赦曾提过此事,被贾母以琏二尚年轻,交与他也是胡乱花费了,待琏二长长,成个稳重模样了就给他,胡乱搪塞过去,以后贾赦再没提了。

  “张家的二公子,原来誉满京城的张钰张二公子。”

  “他还活着?”贾母是满眼的不相信。

  “嗯,活着。还带了他大哥的儿子,今科榜眼,翰林院的编修。”贾政说完这话是满嘴的苦涩,心里也是酸溜溜的,看张家子弟,前一代探花,后一代榜眼的。那张钰当初也是个惊才绝艳的神童,小小年纪就得了个小三元。自己科举之路坎坷,再看自己宝玉,到现在连个童生还没有。

  贾政把张氏嫁妆抄本和张昭的帖子递给贾母。

  贾母翻来覆去地看,“这帖子不会有假吧?”

  贾政看着母亲,不知道老太太为什么会说,帖子有假。

  “你打发管家,不,你打发周瑞,带几个老人,认识张家人的,去仔细访访张家现今如何了。”

  贾政应了,出去吩咐。

  傍晚的时候,贾政带着周瑞进来和贾母汇报。那周瑞已经把张家进京的事儿,打听的七七八八了,“回老太太的话,张家最初进京的时候,是大老爷派人去接的,然后就住在大老爷在翰林街的府上。这次张家三房各出了一人参加恩科,大房的张昭得了榜眼,二房的张旭是第23名的进士,三房的张旵得了第77名的进士。因那张旵只有二十岁,尚未婚配,由吏部侍郎程大人做媒,与皇后娘娘的堂妹缔结了婚事。张家兄弟会试后,有人质疑张家进京的事儿,今上揽了过去。张家其他人,都是会试以后进京的。”

  贾母听完,心中波澜起伏,这张家又要起来了啊。打发了周瑞下去,贾母定定神儿,看来张氏的嫁妆非得还回去不可了。

  这老大,哪哪儿都有他的事儿,真是前世欠下他的了。

  贾母思量一会儿,点头说道:“琏二已有子,不是往年的惫懒样子,他母亲的嫁妆该交给他了。不过年头久远,得收拾收拾。”

  贾政就说:“母亲说的是。是得收拾核对一番。儿子已经和张家约了十日之期。那嫁妆抄本,张家说是从应天府抄录的。母亲这儿可有底本?”

  贾母点头,大户人家的媳妇嫁妆,娘家、夫家、官府、本人各有留有底本,有的人家还在娘家、夫家的宗祠也留底本。

  贾政见贾母点头,接着说:“那张钰还说,张家的东西,都是有暗记的。核对的时候,注意莫要混淆了。母亲这事儿,是不是得王氏出来,帮您核对?您偌大的年纪,莫累着了。”

  贾母就说:“是得王氏出面,帮我核对,你再去我娘家见见那二个孽障。要是老大活着,哪里有这些事儿。”

  贾政安慰贾母几句,即刻带人去了史侯府上,把张家替贾琏讨要张氏嫁妆,贾母需要王氏帮忙说了。

  忠靖候大方地说:“那事儿作罢,表弟自去操劳家事。”

  贾政连连致谢后回府。

  第二日傍晚,王夫人出现在贾母的房里。

  贾母把张氏嫁妆的抄本丢给王夫人,“张氏的事儿你也听说了,你也算是因祸得福了。这嫁妆单子抄本和底本一致,你也收拾了,等张家带琏二来取吧。张家说了,他家的东西都有暗记的。”

  最后一句击破了王夫人原来的打算,二十多年过去了,谁敢说贾府拿出来的东西不是张氏的嫁妆?但是有暗记,王夫人攥拳头,指甲扎得掌心疼,暗暗地叫苦,她得了张氏的那些东西,也散出去了不少了,如今哪里找的回来呦。

  和她同样焦虑的还有鸳鸯。原来鸳鸯接手的时候,看那些箱子,都是好多年没开过的,堆在库房的最里面。老太太也从来不提,就从中拿过东西给赖嬷嬷。这次贾母要她核对,鸳鸯没法推辞,在库房对了几天,把贾母库房里缺失的东西,一起都写到单子上,呈给贾母。

  贾母看着那份、记了缺失嫁妆的单子,手抖个不停。“鸳鸯,怎么缺了如此多的东西?”

  “老太太,几年前,您让奴婢接手库房的时候,就没对过那些箱笼。只说那些是堆了好些年,从没开过的箱子。年前,这屋子交了琥珀掌管。修园子的时候,听说太太常因缺了东西,来老太太这里腾挪的。”

  贾母听了心里明白,这些东西的缺失,是离不了赖嬷嬷和王氏的手了。可赖嬷嬷?怎么追究!她叹息一声,打发人去叫王夫人过来。

  按捺着心火,问道:“王氏,那张氏的嫁妆,在你那里的,可都对好了?”

  王夫人惭愧低头,“母亲,时日已久,儿媳实在是难找回原物了。”

  “补吧,补银子给张家。”贾母一锤定音,别以为自己不知道她的秉性。

  王夫人想想也没别的办法,不补也不成。张家的第三子定了皇后的堂妹,但凡少了张家的东西,张家告到娘娘哪里,贾府还是得补缺额。

  “老太太,这时节,庄子里也没进项,哪里有多余的银子。”王夫人现在开始恨张氏了,干嘛带了那么厚的嫁妆进府。

  贾母不耐烦,自己这里还缺了好些呢。“王氏,你当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修省亲园子的时候,你从我这里拿去的东西?”

  只一句,王夫人就停了诉苦,惭愧地告退。自己回去筹谋,怎么能补上张氏的那部分嫁妆。他万般不舍地,从自己的私库,拿出修省亲园子截留的银票。掂掇再三,还是又多拿出了几张银票。

  贾母打发走王夫人,自己默默地坐着。独自核计好长时间,才吩咐鸳鸯取银票。张氏的东西虽多,但那些四季衣服、陪嫁的布匹绸缎,这些可以按年代久远损耗了不计。但张氏陪嫁的庄子、铺子,这二十多年的收益,还有张氏陪嫁的字画古董,这些补起来,可真的是好大的一笔啊。

  贾母的心抽抽着,最后还是让鸳鸯取了银票。又吩咐鸳鸯,把那箱金锭子也备好,到时候一起还给张家。

  鸳鸯咂舌,悄悄问贾母,“老太太,先大太太怎会有如许多的嫁妆?”

  贾母为难,最后还是告诉鸳鸯,“那张家几辈子,才得了这么一个女儿,宝贝得万千女孩子都比不得。当初老国公在朝的时候,是太上指婚的。那时候张家老爷子做太傅,老千岁又在朝廷上风光无两。张氏出嫁的时候,光是太傅学生的填妆,就多了二十多抬,还不说那些至亲的馈赠。十里红妆,说的就是这样的嫁妆。还张家这些,怕是还不够啊。”

  贾母没对鸳鸯说的话,还有——自己的嫁妆,敏儿的嫁妆,也是属于十里红妆之列的。可与张氏的嫁妆,还是没法比的。

  第108章 红楼108

  108

  张家的掌门人——硕果仅存的张二老爷,带着贾琏, 如期到荣国府去收张氏的嫁妆。

  那张钰, 年轻的时候就是京城的浪尖人物, 甫回京城, 海撒拜帖,那行为简直可以用用一句话形容:我张钰又回来了。不说是日日有老友上门探访,就是今日到贾府, 也带了二个旧友来。

  贾政出面接待张钰, 见陪了张钰来的阵势中,有老牌的御史中丞、还有前大理寺卿,便吩咐人去告诉贾母和王夫人。二人得信, 只得咬牙又添了银票,去补张氏嫁妆的缺失。

  待张钰携带旧友, 陪贾琏带走了贾母和王夫人精心填补的张氏嫁妆, 王夫人回到自己院子里的小佛堂,虔诚地跪下来祷告,只盼着菩萨保佑, 张家再被驱赶出京城。

  贾母摩挲着手中的拐杖沉思, 张家这就是起来了啊。唉, 若是早回来一年, 是不是可以求张家指点宝玉啊!以张家在科举上的能耐, 若肯收了宝玉, 好好教导点拨, 将来一个状元或是探花也是稳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