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旦夕1(2 / 2)

  “严虹昨晚夜班,我陪她值夜班来着。我听那爆炸的声响,估计急诊这边会缺人手,便直接过来了。”

  “好。好样的。”章主任点点头。然后对他们几人说:“我现在还没接到电话,估计稍后救护车会出去,你们得去俩个人,各带一个护士跟车。”

  王大夫立即说:“小陈,咱倆去现场吧。李大夫去现场发挥不了作用。”

  李敏知道他是有意照顾自己,忙感激地对他和陈大夫道谢。章主任一摆手说:“那就你俩了,一人跟一部救护车。潘大夫,李大夫,你俩先找地方休息,别离开急诊区。刘大夫,你跟我在电话这儿守着。”

  “是。”几人齐声应答。

  *

  这样的爆炸声也惊动了省院宿舍区的全体医护人员。有早起煮饭的,个别看到了那橘黄的火球。尚在睡梦中的人,无不惊惶骇然。省院住宅区的白炽灯、日光灯很快就亮成了一片。富有经验的大夫、护士,已经开始起床洗漱了。

  省院的交换台很快得到舒院长的指示:立即通知所有安装了内线电话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待命。

  在最初的惊惶过后,电话班的值班员,立即在瞬间阖上所有的话机通话插销,家家户户的电话铃在同一瞬间响起来。接听,是值班员的反复、重复通知:舒院长指示省院的所有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待命。

  两辆救护车在得到明确的爆炸地点指示后,拉响“避我、避我”的刺耳警笛、一前一后驶出省院的大门。车顶上旋转的蓝灯给将尽未尽的冬日长夜,添上了一抹刺心的寒冷提醒:

  重伤患即将到来,全院的所有人要做好准备、投入抢救工作。

  这时得到电话通知的工作人员,开始纷纷走出了家门。一些人还在下楼的时候,敲敲没装电话的邻居的家门,把这通知顺便说一声;

  新单身宿舍楼的电话响起,传达室的值班老师傅也接到了这通知,他犹豫了一下,立即挨个楼层喊起来。单身的年轻大夫、进修大夫、护士、实习学生都被喊醒了。很快就有人匆匆忙忙地往医院跑。

  那幢旧的单身宿舍楼里现在住了很多对年轻夫妻,他们也被同样的爆炸声惊醒了。有孩子的人家,很快都传出来被惊吓到的、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的哭声。

  但他们在哄孩子的同时,也听到了传达室老师傅在走廊里的呼喊:“舒院长要大家赶紧回到各自岗位。”

  俩口子都在省院上班的怎么办?

  把孩子抱着,提前送去托儿所啊。

  往东门汇集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昏黄的路灯下,前面基本是那些家有电话、住在新集资楼、距离医院偏近一点儿的;然后就是原来的主治医师楼的、和院领导、各科主任楼的住户;再后面是赶上来的、单身宿舍里的、那些脚步轻快的年轻人;最后则是抱着孩子、要把孩子提前送去托儿所的那些年轻夫妻。

  这些人中的不少人甚至是头没梳脸没洗的,但这不妨碍他们奔向各自岗位的脚步。

  站在一楼电梯间迎接所有医护人员的是舒文臣和陈文强,俩人稳如泰山的沉着冷静,让所有心里没底的人,渐渐安稳下来。

  随着电梯的升降,省院个科室的等全亮起来了。

  舒院长给省院交换台的第二个通知,很快通过电话线传达到各科室:“外科大夫除病房值班者,其余大夫都去急诊集合。其他各科的主治医师以上者去急诊集合。”

  *

  陈文强在急诊按着科室点名、编组,李敏跟在他身边记录。昨天刚去院里谈话、得知自己被提拔为院长助理、通知还没有传达到全院的呼吸内科主任关岚,积极担负起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他在点清了其他科的主治医师之后,挤到陈文强身边。等陈文强分组结束后向他报告:“陈院长,各科主治医以上大夫都到齐了。”

  “好。一会儿按这个临时小组接诊患者。小关,每个医疗组你插进去一个到两个主治医做配合。”

  “是。”

  李敏把手里记录的便签纸给关岚看:“关主任,一共是19个小组。外科14个小组,儿外一个,妇产科1个,五官科3个。”

  “借我抄一份。”

  陈文强这样分组,是因为省院手术室只有16间。要给产科留一个以备不时之需。另一个就是人员搭配了。妇产科的那个医疗小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她们自己科室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呢。

  *

  有了李敏提供的编组成员资料,关岚有的放矢地将内科主治医师等安插进去。

  陈文强对这些内科大夫的要求是,当他们配合的外科小组进手术室的时候,再有该小组要接诊的病种伤者,他们要负责配合急救、做术前检查、负责与台上的小组联系、还有下了手术台的伤者安排。

  急救就由李主任带着外科大夫王大治、刘立伟负责分诊。

  所有这些都是在半小时内就完成的。

  然后所有人就眼巴巴地抱夹、缩脖、望着挑开了棉门帘、露出来的仍旧是黑黢黢的夜空。寒风往急诊大厅里灌,前天清扫堆积出来的雪堆,在省院辉煌的灯火照耀下,原形毕露。但是在稍远一些地方的昏暗路灯灯影里,则半隐半露。

  像是择人而噬的凶兽。

  关岚搓着手建议道:“陈院长,咱们是不是先把棉门帘落下来?我看大家穿的都不多。冻僵手了也不好干活。”

  陈文强点点头,关岚立即招呼了几个实习学生过去,棉门帘子被暂时地落下来了。

  “小李,你怎么样了?还发烧不?”李主任站在门边问紧跟着陈文强的李敏。李敏哆哆嗦嗦地在填写化验单。项目无非就是血尿常规、血型和k、na、cl离子等十几项一会儿能用得着的项目。

  “我降温了。应该没什么大事儿了。”跟着李敏的实习生见李主任问话,便把李敏手中的活接了过去。

  “我听说穆杰昨晚回来了?”

  “是。李主任,你怎么知道的?”李敏有小小的吃惊。

  李主任抱着闲着也是闲着、说说闲话还能松弛一下大家紧张的心理,就把科里的安排说了。

  李敏很感动。

  “谢谢你李主任。谢谢老师。谢谢石主任。”

  李主任摇头:“谢什么。你年纪小,不知道这些事儿的厉害。以后再别往前凑合了。”

  “是。”李敏乖乖地答应了。她是不信这些的,但是李主任的关心和关怀,她是要领情的。

  梁主任凑过来说:“真的没事儿了?今天可是一场硬仗。别看老陈现在和你是一个组,一会儿你可能要自己带人上台的。”

  “那我找你给我站台。”

  梁主任摇头:“我还想找你给我搭台呢。”

  正说着话呢,救护车撕破了冬日里最后的一点儿黑暗,在凄厉地“避我”尖叫中、急速驶进省院的大门。关岚带着几个实习生闻声立即就把棉门帘子挑起来,急诊室大门洞开,所有人跟在陈文强的后面涌了出去,但他们都在台阶前止步了。就见在刺耳的刹车声中,救护车一个甩尾、停在了急诊台阶前。

  跟车的陈大夫打开车门大喊:“胸腹部联合伤,昏迷。两个伤者。”

  陈文强站在台阶上大声喝道:“老梁,第三组,接伤者。”

  李敏提醒他:“石主任在第六组。”

  “第六组老石,接伤者。”

  跟着梁主任和石主任的年轻大夫,立即带着实习学生上去了。

  抬下来俩伤者后,陈大夫又喊:“陈院长,车上还有一个颅脑外伤的。”

  “第一组,跟我来接伤者。”

  第一组是陈文强、李敏加上他俩带着的那两个实习学生,还有两个进修的主治医马大夫和邓大夫。这俩人都是在基层上过开颅手术的,但他们这次来进修的科目是骨科。向主任刚才想陈文强举荐了他们俩。

  当陈文强喊第一组的时候,马大夫已在听到有颅脑外伤时,带着俩学生推着平车出去,跑到了救护车那儿了。

  李敏和邓大夫拿着准备好神经外科专用病历纸、填好的各种辅助检查化验单,还有手电筒,等在急诊室的门内,他们早已做好准备给这个患者查体、记录、飞验单了。

  三位伤者送下来后,陈大夫迅速关了救护车的车门。救护车仍在轰鸣的发动机突然增大了声音,然后一下子就窜出去,警报声也随着再度响起来。

  陈文强见救护车开成这样,不由得就皱紧眉头。但此时不是教训司机的时候。他记下此事儿,然后把从李敏手里拿着的那张编组便签纸,交给李主任说:“老李、小关,急诊这面先就交给你们俩负责。”

  李主任微微点头。关主任则大声说:“陈院长你放心,我会认真安排好的。”

  “好。再催催内科,让他们尽快把平车都送到急诊来。还有干诊的也都调过来。”

  “是。”

  ※※※※※※※※※※※※※※※※※※※※

  爆炸时间往后推延了一年零一天

  从入夜变成了天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