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双至16(2 / 2)

  “她要是不肯改生活习惯,做手术的害处更大。吕姐,柳主任那话是实在话,还是让你家大哥再多劝劝了。”

  “好吧。我这一周愁得头发都要白了。小姜,我去院办,你看着科里一些。”吕青吩咐今天刚刚得到副护士长任命的小姜。

  “嗯。你放心。” 小姜应得很痛快。

  终于正式得了这个副护士长的任命,多日悬在心头的盼望落实了。小姜表面矜持,但眼角眉梢带笑。她不仅是这两天,自从胸外科分到十二楼、跟着吕青做事以来,她都是既认真又勤力。不然吕青也不会向陈院长推荐她了。

  为此,她还刻意注意收起平时那种“个性”的洁癖。

  小姜是高兴的,同时内心也忐忑不安的。她明白神经外科的患者比胸外科的患者更难应对,明白自己要承受的压力。

  她迫切地想找个人诉说。

  *

  李敏回去十一楼的主任办公室,先把吕青交给自己的份子钱,塞进卷柜的书包里锁好。然后她要抄写吕青给自己的那叠名单。却不料小姜紧随其后敲门。

  她进了主任办公室,看李敏铺开的摊子就说:“李大夫,我帮你抄了。”拿出钢笔要帮忙。

  李敏只好分两页给她。俩人抄写了一会儿,小姜见主任办公室里只有她们俩,便把自己的担心说给李敏。

  “李大夫,我得叫你李主任了。那个,那个我觉得神经外科的患者很难护理,神经外科的事情比一般的科室多,还有烧伤的患者,事情就更多了。”小姜满脸的为难情绪。

  “姜姐,那你是什么意思呢?你不想当这个护士长?”李敏不解,停下笔抬头疑惑地问。

  小姜被她问愣了。她马上停笔,认真地看着李敏回答道:“李大夫,我可没有那个意思。我就是怕自己担不起神经外科护士长的担子,管不好烧伤病房。万一、万一到时候误事儿了,就不好了。”

  噢,是这样啊。

  李敏松了一口气,说:“我还以为你不想去神经外科呢。”为了将来的工作,她认真地开解小姜、同时也提醒她。

  “咱们又不是下个月就分科的。姜姐,你也上班十来年了,我认为你上特护没问题,也就是说,你个人的专业护理技术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剩下那些科里的杂事儿,你现在跟吕姐认真学呗。有个一年半年的,我觉得你绝对能够做得周全了。”

  “不过我觉得有一件事儿你得重视起来,就是你得跟吕姐早点培养人手,我的意思是说到了神经外科能上特护的人。等到分科了,能带走顶人用的。”

  小姜连连点头。

  李敏拽了一张白纸,边写边说:“特护班你最少要备三个人才够倒班的。稳妥起见,你要备五个人。万一有两个患者以上的、或者是更多术后的,需要同时上特护呢,是不?咱们也不好把患者都推到icu的,人家也不收生命体征平稳的。还有这五个人里是不能包括你的。你当护士长不能扔了科里那些事儿,你没法也去上特护参加倒班的。”

  “是是。”

  “谢珊芊和温暖肯定是要带走的,她俩专门去学了儿科的护理,到时候遇到开颅的患儿用得上。”

  “嗯。她俩都能上特护。”小姜看着李敏在纸上写上她俩名字,站起来伸手把这张纸拽了过去。

  李敏看一眼手表,加快抄写的速度。上楼开会不能迟到了。小姜看她的动作,也开始加速抄写。

  “你说我把小吴和小翟都要着,吕姐会不会同意?”

  “不好说。”

  “也是。看要多久分科吧。要是能有个一两年的,去年进来的那几个护士,也都很不错的。或许到时候就能顶人手用了。”

  李敏点头:“嗯。”

  小姜现在需要的就是李敏给她一个回应而已。

  “还有处置班、责任班,至少需要6个能单独值班的人。”

  “是。”

  ……

  李敏抄完以后,把原单锁进抽屉里,抄写的那几页纸用订书机订好,然后对小姜说:“咱倆得上去了。快十一点半了。”

  “你这东西这么放着,不怕没了?”小姜指着桌面的那些小东西问。“钢卷尺领起来也挺麻烦的。”

  李敏锁门。

  “这办公室就我和陈院长有钥匙。谁要是用护士的盘钥匙进来了,交接班时会说一声的。护士长的那两个库房里,多少精细东西都不丢。我这么点儿小玩意,天天要用天天能看到的。”

  “也是的。放外面用起来方便。”

  俩人说了一些没营养的闲话,快速回到十二楼。

  *

  因为陈文强昨天允许了向主任在急诊那面试行独立的值班,又有普外的卞主任和许主任休假,所以到十一楼开会的就只有梁主任和骨科王主任,以及他俩带着的住院总了。

  “小李,恭喜你啊。”梁主任和王主任都是这话。

  李敏谢过他俩,站去自己往常的位置准备记录。三个住院总也都掏出笔,等着陈文强开口。

  石主任笑着说:“小李,你这回不必站着了,你也够资格有一个位置坐了。”

  李敏笑着回答:“等我晋完副高的。”

  陈文强满意李敏的谦虚,他轻咳一声说:“最近外科的人事变动大,急诊科今晚开始试行单独值班,还有普外病房的老卞和老许休年假。所幸的是最近各科里都没有择期手术。

  考虑到3月1号还有轮转进科、出科的,所以咱们病房值班也就做个微调,应对一下这两周的值班。”

  “首先咱们四个,还是一人领一个值班小组。这个就不变动了。普外宋益民、骨科李建国、胸外潘志,他们三个主治医组成一个医疗小组,这是夜班的第五组。小李,你就接原来创伤外科小黄空下来的位置,去跟梁主任、小金一个组。别的人就暂时不做调整,等3月1号再说。”

  “那咱们就是5个组轮班啦?” 骨科王主任惊讶。

  “是啊。也就到3月1号的,就两周的时间,加起来15个班,都是上三个夜班的。”石主任在心里快速地算出这两周的夜班总数。既给王主任做了解释,同时也是给他打了圆场。

  嗯,也是的。

  骨科王主任本来不是强硬的性子,他看石主任这样说,再想到卞主任和许主任3月1号就回来上班了,便讪讪地在陈文强看自己的目光里呐呐道:“我一时间没想到老向和张正杰去了急诊,咱们一下子少了两组值班的。也是这周变故太多,忙得有些晕乎了。不过,那个陈院长,我们骨科还有主治医没排上班呢。”

  “如果你们科管床大夫够,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就先休年假了。你自己看着安排。等3月1号再重新排班了。”

  那起码能恢复7组了。跟原来是一样的了。王主任不吭声了。梁主任和石主任俩人,那是不管陈文强怎么安排,都不会表示反对意见的。李敏突然间发现,在向主任去急诊以后,外科病房变成了陈文强的一言堂。

  “那今晚谁夜班?”

  “我来吧,我也歇了好几天了。”陈文强率先决定由他今晚值夜班。

  石主任就跟着说:“那我明晚吧。”

  越是在前面,越是要在这一周的紧张工作中,得到的休息时间越少。

  “我选最后那第五组了。”梁主任表态:“我今天是下夜班,特意从家里过来的。”

  “那我第三组了。”王主任认下后,将第四组的夜班,留给了不在场的那个主治医值班小组。但他接着问:“陈院长,小郑做了住院总,我这组就少了一个值班的住院医了。”

  陈文强沉吟一下说:“我们科这面只能有四个人能参与值夜班,要不咱们就4组?”

  那还是别了。

  “老王,或者你把你们科的主治医叫上一个,要不就我们这面出一个进修大夫了。那也是主治医。”石主任给王主任提建议。

  王主任没有犹豫地说:“那我就叫上我们骨科的主治医了。遇上神经外科的患者,还得找陈院长你或者李主任来会诊。”

  梁主任笑道:“遇上神经外科的患者,我也得找他俩会诊。”

  李敏假装没听见。她明白这种主任开会,自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没有发言权的。她只在心里算着自己是哪天值夜班,筹划着本周的工作重点该怎么做:切痂/削痂植皮、写鉴定。

  陈文强接着说:“那值班的事儿,咱们就这么定了。周四就是主治医的那组了。你俩回去通知到本人。这两周人是非常时期,大家就多认真、多辛苦一点儿。尤其是你们三个住院总,遇到拿不定主意叫不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找带组的副主任医师。就一句话,医疗安全第一。”

  ※※※※※※※※※※※※※※※※※※※※

  本章涉及人物

  1梁主任:普外科主任。比陈文强早两年毕业,副主任医师。大本毕业后的轮转跟随李主任。老伴儿已经退休。有三个女儿。老女儿在财务处工作,大专。女婿小金,金鑫,骨科住院医,89年外省医学院本科毕业。

  2石主任:石磊,省城人,比陈文强低一年,原金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91年4月通过陈文强调到省院工作。现任十二楼心胸外科主任。

  3王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与梁主任同年。原骨科副主任,现任骨科主任

  4卞主任和许主任都是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年龄与陈文强相仿

  5普外宋益民,宋大夫,主治医,49年出生,工农兵大学生

  6骨科李建国,主治医---杨大夫楼上邻居,50年出生,工农兵大学生

  7小黄,89年医大毕业,去年进修了泌尿外科

  8小姜,护士,卫校毕业,自学了高护,实习跟着现在12楼护士长吕青的。年龄大约33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