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考验9(2 / 2)


  “好,你去吧。”这老护士又低头继续织毛衣。她的动作飞快,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又换了一次针。

  实习小护士问她:“张老师,你不怕查岗啊。”

  “怕,怎么不怕。病房大门都锁上了,总值班才从我们科离开,不会过来查的。”

  小护士受教地点头。

  老护士把毛线抖开一点儿,然后继续织毛衣。但扫了一眼认真画体温、记录二便的实习护士,她觉得该给这实诚孩子提供一点儿额外的教导。

  于是她说:“你别看外科的那些护士挣得多,谁累谁自己知道。这两口子过日子,除了一样上班外,还是得女的把家里的活都张罗起来。老爷们没事儿会抽烟、打麻将闲聊,女人要是不抓紧时间织毛衣织毛裤的,等到秋天就傻眼了。”

  “嗯,我妈妈也总是捧着毛线织。”

  “是啊,不得不捧着毛线织啊。这家里就三口人,毛线活算少的。毛衣毛裤不说一年倒一次线,两年也肯定要重织一遍。咱们科里虽然挣得少一些,但不用像外科那样,上班就忙不过来,也不用像上长白班那样绑人,谁白天敢把这活拿出来。单等着礼拜天干活,哪里忙得过来啊。”

  “咱们科的好处就是上夜班和没上,基本也差不了多少。下夜班还能多出来整个白天的时间,想干点儿什么家务活也不耽误。那些脑子能算明白的,你看看那个不钻在一线的清闲科室里。我跟你说,就是让我出班,我也不会出的。”

  小护士受教地再点头。

  “你跟着我实习,我就教你一个乖。别等着孩子出生以后,再不得不做贤妻良母。你要先做出一个贤惠的样子来,稳稳当当的安静样子。别学那些疯丫头。我跟你说,咱们省院这几年,每年都能分进来不少的大学生。等工作一两年,你的性格啊、做事儿啊,就都被大家认可了。自然就会入了那些才分来的大学生的眼,也就会有求人来做媒的了。在咱们省院里挑个大夫,管哪科的呢,总比你外嫁给在工厂上班的人可靠多了。”

  小护士脸颊飞红,不再点头了。但很明显,她听进去了。

  *

  电话铃响,李敏放下笔走过去,抓起听筒说:“喂,我是李敏。”

  “李敏,我是莫名。”

  “嗯,你科有要会诊的?”

  “没有。”莫名被李敏问得怔了一下。但她立即说:“我的患者,今早做磁共振有广泛脱髓鞘,脑梗。”

  “脑水肿、脑梗,应该转去神经内科,不归我们科治疗的。”

  “转去神经内科了,磁共振出来结果,我导师立即就请神经内科,他们也把患者接去了。但晚上患者死了。”

  李敏小心地问:“莫名,患者的死跟你有什么关系吗?”

  “应该没有吧。我今晚夜班,昨天中午前我跟导师请假,回医大图书馆查资料,患者交给我导师了。”

  “噢,那你担心什么呢?”李敏范围莫名。

  “我上次收过一个比这个还重的,住了不到半个月就出院了。这回是一样的治疗……”

  “人和人不同。”

  “是。我是说治疗原则是一样,具体用药我有调整。”

  “嗯。然后呢?”

  “然后?”莫名被问得停顿了一下,然后呐呐道:“患者脑水肿了。你说是不是有可能是因为降糖、纠酸太快了啊?”

  “我哪知道啊。你问你们科的实习生要答案,都比我说的靠谱。”

  “我不是那意思。”莫名赶紧辩白一句。

  “我知道。”李敏用指甲划窗台。“我是说我自己,这两年我的精力都用在神经外科这面呢。我内科的水平,绝对连实习的那时候都赶不上。你明白吗?”

  “嗯,明白。”莫名明白李敏不想和自己讨论是不是降糖和纠酸太快了。但她也接受了李敏自承内科不如实习生的说法。她接着带有试探地问:“我听说你的患者术后连死了两个?”

  “是。”李敏用简单地、带着一点儿硬邦邦的语气回答。

  “会影响你后面的工作吗?”莫名带着明显关心的语气问:“你像我,仅仅是在省院下科实习的。”

  “对我的影响?患者现在来省院做手术,奔的都是陈院长啊。我只是陈院长的助手啊。”

  “那对陈院长会有影响吗?我听说患者来省院做手术,是因为你们的术后死亡率比医大附院低。”

  “我们现在的死亡率还是比医大低啊。”

  “那就是不会受影响了。”

  李敏拿着话筒脸上露出微笑,问莫名道:“你今晚没事儿了?腹痛的那个开卷考试你不用参加?”

  “嗯。我就是想跟你说说话,我撂了。”

  “好。”李敏把话筒轻轻扣下。

  “谁啊?”穆杰问。

  “莫名,一个系的同学,内分泌的那个研究生,你见过的。就是和刘娜前男友谈恋爱的那个。”

  穆杰点头,莫名他有印象。

  “她找你有事儿吗?”

  “没事儿,闲聊。”李敏又抓起笔,继续答 “腹痛”的开卷考试。“这装了电话也挺耽误事儿的,幸好没谁跟她一样。”

  穆杰失笑不语,继续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输入代码。他早看出来李敏与莫名的关系,不如她和严虹那么亲近,但听说她俩去年十一登台表演双人舞还挺不错的。

  可惜自己那时候没在省城少了眼福。

  *

  李敏忙乎了好几个晚上,算是把自己认为没有瑕疵的“腹痛”开卷考试答完了。没想到最后放榜的时候,第一名是骨科的顾大夫——省院最老的工农兵大学生、也是资格最老的主治医师之一了。

  李敏挑拣了人少的时候去院办的公告栏,拿着自己的卷纸跟顾大夫的卷子比对。前面大家都是抄书,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差不多每一项的后面,顾大夫都会附上一两条特殊病例,并且标上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号,详细说明该患者病史、查体等,还特别注明其腹痛为特殊情况。

  个别病例甚至是他去医大进修时遇到的。

  等李敏把这些都抄完了,转身看到陈文强站在自己的身后。

  “老师。”李敏把手里的卷纸卷起来。

  “走吧,回科里查房了。”

  “嗯。”李敏看一下手表,才发现已经过了五点了。“哎呀,我忘了看时间了。”实际是她过来时预留的时间没那么多,但核对、抄写,却花费了太久的时间。

  “不急。这次的考试你觉得有什么收获没有?”

  “顾大夫的临床经验好丰富。那些特殊病例,好多我都没有听说过。他得了第一、拿到奖金是应该的。”李敏实话实说:“跟他比,我们这些人都是在抄书呢。”

  对于自己没得到第一和拿到那个200块的奖金,李敏也是挺遗憾的。但自己跟顾大夫根本没法比,人家赢得漂亮,她非常佩服。

  陈文强笑:“抄一遍书,也是这次考试的收获。他是第一届的工农兵大学生,人家那二十年的临床经验不是假的。”

  等出了电梯,李敏看陈文强情绪不错,就问道:“老师,那他怎么还没进副高啊?”

  “历史原因。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估计他今年应该会申报副高的。还有,院务会已经通过了提他为骨科副主任的提议。”

  “那以后要称呼他顾主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