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节(2 / 2)


  李卓然“嗯”地一声,没再开口。

  沈云初在一旁看了一会儿,说道:“该去吃饭了,卓然也一起来吧。”

  李卓然看了眼正在跑圈的那群小孩:“我带他们吃。”

  颜舜华说:“那我也一起,让我瞧瞧他们平时吃得怎么样。”

  李卓然说:“好。”

  沈云初只能说:“我也一起。”

  颜舜华对这批孩子这般重视,自然没人敢在吃喝上亏了他们。晚饭分量很足,饭多肉多,还用大骨头熬了汤。

  沈云初粗粗一扫,便发现孩子们都长得比同龄人要健壮些,脸色也红润得很,显然都是饭食饱足和勤加锻炼的功劳。

  瞧见这批孩子望向颜舜华的崇敬目光,沈云初放心了。

  虽然不知道日后这些孩子会不会知恩图报,至少眼下他们都对颜舜华十分敬服。

  想到颜舜华周全的计划,沈云初心中也有了紧迫感。

  再这样下去,他恐怕要被表妹抛到身后了。沈云初顿了顿,开口说:“晚晚,收种子的事由我来跟进吧。”

  颜舜华本来就没打算让沈云初闲着,闻言自然是一口答应:“那就交给云初哥哥了!”她一脸的认真,语气郑重其事到极点。

  沈云初莞尔。

  颜舜华吃完饭,散步到谢蕴清那边学琴。颜舜华和林州丞学了几天笛子,沈云初便送了她一支玉笛。

  谢蕴清擅琴,其他乐器也不差,见颜舜华来了,叫颜舜华取出横笛试着合奏。

  笛曲大多是凄切的,颜舜华却吹不出那种哀婉之情,倒是把谢蕴清的琴声也带得活泼了些。

  一曲奏完,谢蕴清脸上也多了一丝笑意:“你是越发心宽了。”

  与颜舜华相处是很愉快的事,你总是不知不觉就放松下来。

  谢蕴清也一样,她如今依然避开所有前来拜访的人,在颜舜华面前却有了不同的表情,也不再像最开始那样惜字如金。

  颜舜华说:“那是自然的,值得高兴的事那么多,我每天都开心极了。”她双手捧着脸颊,眼睛亮亮的,看着谢蕴清笑弯了眉,“先生您也要开开心心的。”

  谢蕴清无奈地看了她一眼,说:“你弹一曲给我听听。”

  颜舜华欣然从命。

  一弹一教,时间飞逝。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家的锻造坊齐齐运作,韩夫子也紧锣密鼓地给潘成金等人传授要诀。三月中旬,农具、种子以及“指导员”都已就位,新农具的推广便正式开始了。

  骆宜修多留了一段时间才回京,回去之日通州已开了不少荒田。通州多山地,有了新型水车和新农具作用颇大,其他州却不一定能用上。骆宜修一路上忙着整理奏本,到京城时已将整个推广计划做出来。

  颜舜华写的计划是实用型的,官员拿到便能用。骆宜修要呈上去的奏章却必须多加润色,将这事往利国利民的方向吹,吹的篇幅必须比正经内容要多,否则很难体现它的重要性。

  骆宜修本来是写惯了这种文章的人,不知为何这次却写得极为艰难。等他把厚厚的奏本润色完毕,不由重重地叹了口气。

  不少人读书识字,学的都是这种锦绣文章。要他们写出颜舜华那种条理分明的计划,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到吧?

  骆宜修一进京,马上进宫面圣。他这次在通州留了这么久,圣上已来信催促过几次。如此恩宠,朝中也只有他才能享有。

  君臣见面,聊了许久。

  当今圣上顾弘德其实也不是昏庸之人,只是迷恋比他年长十岁的贵妃,一心想改立小儿子为太子。对现在的太子顾成晁,顾弘德一贯是不喜的,怎么都看不顺眼。

  顾弘德的摇摆落到投机之人眼里,便让朝中出现了不同的党派,有些暗暗改换门楣,投到了贵妃与小皇子那边;有些则依然支持顾成晁,一心要维护正统。

  殊不知,顾弘德最不愿听的就是“正统”二字。前太子死得蹊跷,前太子之子东华郡王也病得蹊跷,若不是东华郡王病得那么重,这天下也轮不到顾弘德来坐。

  若论“正统”,顾弘德自己就名不正言不顺。

  要是朝臣正正经经地论起“正统”来,是不是得将东华郡王迎回来当皇帝?

  这是顾弘德的逆鳞,骆宜修一向不会提起。

  有些事,他连程应星都不曾说起。比如他已见过东华郡王,知晓东华郡王病体已愈。比如他考校过东华郡王的才识,知晓东华郡王的心性、品行、学识都远胜于旁人。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那一步,他会第一个站出来提出立东华郡王为储君——即使那可能会给他找来杀身之祸!

  骆宜修将推广新农具之事提完了,便出宫回了家。

  *

  已是晚春时分,慈孝寺的桃花才刚开。有新茶在,慈孝寺的香火始终好得很,赏花的人也多。

  好在东华郡王的禅院被其他居住的禅院紧紧围在中间,得绕过许多地方才能进,倒也还算清净。

  小沙弥释静跑进东华郡王住处,悄声说:“殿下,人已经准备好了,您随时可以出发。”他从袖里掏出一顶薄帽戴到头上,“殿下您看,这样是不是瞧不出我没有头发了?”

  东华郡王说:“确实看不出。”

  小沙弥又乐颠颠地跑了,过不了多久他便跑回来,在东华郡王面前转了一圈,亮出他的整身装束。释静年纪小,永远坐不住,这回东华郡王准备北上,释静自然一心跟着去。

  上回的奔波不仅没把他吓着,还让他兴致盎然地等着第二次出远门的机会!

  东华郡王说:“那我们过几天就出发。”

  小沙弥朗声应道:“好!”

  东华郡王看着小沙弥转身往外跑的身影,眼底露出一丝笑意。他身边的人之中,释静算是他看着长大的。当初他晚到了一步,不仅慈孝寺被洗劫一空,圆空大师也在大火之中圆寂。

  经历了那样的惨痛,释静一夜之间像是变了个人,再也看不见曾经的飞扬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