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章(1 / 2)





  紧着一阵乒乒乓乓声音,迎面突然飞出一把菜刀,直往于安的门面砍来。身体先于脑子行动,于安快速出双指夹住刀锋,接着一个回旋,菜刀飞了个花,被稳稳握住了刀柄。

  小妹快步跑出来,抓着他的手急切问道:“伤到了没有?”

  见于安愣愣怔怔不说话,小妹跑回去劈头盖脸给了客人“啪啪”两巴掌,拧着他耳朵踹到于安面前,教训道:“人都给你砍傻了!赔钱!”

  这个客人是附近一带的小瘪三,坑蒙拐骗偷,无所不作,赖着于安心地好脸皮薄,经常来店里赊东西,却从没给过钱,于安也从未追讨过,不幸他这次碰到了小妹,不但没有得到便宜,反而要占他便宜。

  无奈拳脚打不过小妹,瘪三捧住脸叫屈道:“都没见血!”

  “内伤!”小妹叉腰说道,抬脚又踹了下瘪三屁股,踹得他险些摔倒,赶紧夺了于安手中的菜刀,头也不回地落荒而跑。

  小妹对着瘪三鼠窜的背影呸了一口,回头见于安双目无神,个种缘由猜测到了大半,没有理会他,回柜台边坐着。

  于安跟着进门,坐在往常的板凳上做靴子,拿起一张裁剪好的牛皮做靴子,一个针眼钻了许久钻不进去。

  小妹受不了他这种婆婆妈妈的性格,走过去踢了下板凳腿,踢得于安抬头看她。

  “哎!”小妹蹲下身与他平视,好奇道,“你原来会武功啊?从哪里学的?”

  于安回答道:“我爹有拳本、掌本、刀枪剑戟本留下来。”

  小妹挠着发顶奇怪,“怎么我从来不知道?”

  于安无奈道:“家母不喜欢我习武,所以不敢在人前展示。平常我起得早,练完功的时候,你还没有起来。”

  小妹变了脸色,倒竖了柳眉怒道:“你拐着弯儿骂我懒?”

  “没有,没有。”于安急忙站起来辩解。

  小妹见他总算恢复了些生气,稍放下来心,仍然佯怒剜了他一眼,“做饭去!”

  午时快到,于安放下手中皮革,进厨房做饭,发现家里没什么吃的,于是挎了菜篮子去菜市买菜。

  苏慕亭和苏甜坚守到天黑,仍是未看见苏大哥和苏大嫂上门,总算了信了大妹所言:他们过了午时就已退房离去。

  胆战心惊又过了几日,再没看见苏家人来京城,主仆两人舒了口气,苏甜该吃的吃,该囤地囤,生活未变,只苏慕亭比往常更加勤奋,不但要完成秦姑娘交办的事情,又要与客户谈生意,还要参与绣庄内大作品的绣制,往往忙到半夜三更才从外头回来,本来就不胖的人,更是瘦得颧骨都凸出来了。

  大妹虽然有心帮助,又怕引起她的误会,索性庄内的事务一概不碰,一心一意专习南掌语言。

  武举

  谢侍郎不在礼部衙门,差役说今天是他生辰,在家休沐。

  如果不知道就算了,既然知道,就不好意思不表示一二,毕竟算是自己的师长。

  大妹回到绣庄,在库房左挑右拣,最后取了一幅合众绣娘之力绣成的松间闲鹤图。出来时,已是饭点,这个时候去谢府,难免有蹭饭之嫌,大妹在绣庄用过午饭,去绣楼绣了几根丝线,这才抱着绣品出门。

  敲了好几谢府大门,不见门开,大妹猜想谢侍郎估计带全家出去庆祝了,于是转身打算回去。正在这时,大门“吱呀”一声开了,李老头探出身,将大妹往府内引,笑说道:“温娘子今日有口福了,皇上御赐好多肉,大人正在园子里炙肉呢。”

  原来皇上前几天带了皇子和诸位武将于东郊狩猎,捕获好多野味,御赐了一些给谢府。因一时吃不完这许多,婢女小濂预备拿一部分晒肉干,恰逢今日休沐,谢侍郎心情好,就在园子里生起火堆烤肉。

  大妹进园的时候,肉已经熟了大半,谢侍郎拿着长筷子给烤肉翻面,小濂捧着大碟子站在旁边接着,李老头去厨房给大妹拿干净碗筷。

  烤肉用的柴火取自西北一带的白皮松,因长在高寒之地,又独爱岩缝、山脊间,点了火之后慢慢燃,自有一股独到的木香弥漫整个园子。此木虽然并不十分名贵,但拿来作烤肉的木材,却也少见。

  谢侍郎与小濂说道:“《东京繁华录》里记载,炙烤的时候最讲究火候,火大了肉容易柴,火小了锁不住汁,昨天晚上就该腌制好肉,这样方能入味,今天早上腌得晚了,不知道味道如何。”说着,夹了一小块吹凉,递到小濂嘴边。

  小濂朱唇微启,贝齿咬住烤肉,轻轻嚼了嚼,伸出丁香小舌舔了下唇上残存的肉汁,笑得眉眼弯弯,“好吃。”

  谢侍郎微微一笑,眸子沉了沉,一抬头看见大妹过来,笑说道:“温娘子不参加科举,令我朝折损了一位女翰林。”

  大妹谢过谢侍郎夸奖,奉上锦缎包裹的绣图,“得知今日先生生辰,送上薄礼一份,恭祝先生年年今日,岁岁花朝。”

  谢侍郎亲自操持炙烤事宜,却手不染油荤,长指净白,骨节分明,因久握笔,指间长有厚厚老茧,他接了绣图放于一旁,纠正大妹道:“莫叫‘先生’,平白把我给叫老了。”

  一旁的小濂替大妹搬来凳子,将盘子的烤肉分给她和李老头,大妹尝几口,觉得滋味确实不错,见谢侍郎笑眼看着自己,于是拿起帕子背过身擦唇,赞道:“大人学识渊博,连厨艺也出神入化。”

  谢侍郎笑得满意,意思意思着谦虚一句:“不过尔尔罢了。”再往火间添柴,将盆里的腌肉放上去。

  小濂怕发胖,李老头牙不好,因此两人都没多吃,谢侍郎自己也不怎么吃,见大妹胃口好,遂夹给她许多。可怜大妹是吃过午饭来的,又被迫塞下这么多的肉,觉得肚子有些撑,可是谢侍郎是老师,有道是“长者赐,不敢辞”,今日是他生辰,又表现出这么好的兴致,大妹不得不奉陪。好在小濂体贴,去厨房给她泡了壶山楂水消食。

  谢府的园子无花无草,满目苍翠,虽显单调,但在初夏的季节的,令人自心底生出一股凉意。园子里的大树皆有百年以上树龄,华盖亭亭,风过树梢时,留下“沙沙”之声,配和偶尔的几声蝉叫,如嵇康伯牙奏乐想和。

  谢侍郎躺在木樨树下的藤椅上看书,他去年从波斯带回来一批书,史、医、工、乐等无所不包,差不多全翻译完了,一部分已付梓成书,还有一部分待校勘完毕,便可交给书局。

  大妹仔细翻找已看完的几本,遇到不懂的,便指出来求教谢侍郎。

  上京极少有人能通异域语言,谢侍郎高处站久了,难免会有难逢敌手的孤寂。上次学波斯语时,他见识到大妹的勤奋和聪明,因此教得格外用心,遇到好玩的书册,也主动与大妹分享,但是又发现大妹功利心重,所学方面除了应付日常沟通之外,尤以刺绣方面的内容居多。谢侍郎深以为做任何事要以兴趣为前提,若是失了乐趣,便是吃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因此又不大上心。

  今天又暗暗透露了大妹对南掌词汇涉猎不广的问题,大妹礼貌道:“大人所言有礼,只是妾身人笨,顾得了博便顾不上专,因不敢辜负绣庄所托,唯有在专上下功夫,刺绣亦是妾身兴趣所至。”

  谢侍郎叹道:“我非绣娘,不知绣娘之乐,却还要去做揣摩绣娘的庄夫子,糊涂至极啊,糊涂至极。”往后,再也不大妹管爱看什么书,爱学什么东西,凡她上门请教,皆倾囊传授。

  南掌之行启程在即,礼部放在金银绣庄的绣品也已完工,交货的事情自有苏慕亭在做,大妹为了避嫌,从未插过手。手里新借的书俱已看完,免得谢大人从衙门带回家麻烦,大妹抱了书直接还到谢府。李老头说小濂姑娘在屋子里洒扫,请大妹到厅里等候。

  挂在厅堂正中的仍然是那幅上巳图,寓意虽好,但是针法简单,针脚粗糙,实在难以与厅里虽古朴却名贵的桌椅相配。有道是隔行如隔山,外行人只是看个热闹,大妹猜想谢侍郎估计是觉得这幅图色彩漂亮,因此才挂在厅里显摆。

  每日里一点一滴不曾察觉,如今再看以前绣作,才发现自己绣技进展不小,因此这幅上巳图在大妹的眼里满满都是缺陷,想到这幅下乘之作挂在这里招摇过市不知多久,便觉得有些赧颜。

  小濂搁了扫帚进来,见大妹站在绣图之前思索,遂解释道:“这是大人最喜欢的一副作品,已有些年头了,轻微褪色。”

  大妹趁机说道:“不知大人喜欢什么样的图式,妾身不才,沾了绣庄的便利,可以为贵府找上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