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4节(1 / 2)





  那几个博士呆呆愣愣地点头,过了一会儿,这些博士就也都放弃了,他们实在跟不上谢书尧落笔翻文献的速度,最后索性拿出手机来,谢书尧每写完一张草稿,他们就跟着拍一张。

  到了两小时四十多分钟的时候,谢书尧下笔的速度渐渐慢了,她皱着眉头把之前写下的草稿翻了一遍,最后在纸上写出一个长达一大串的大分子式来。

  不等那些博士再拍,谢书尧就把草稿纸折好塞进了口袋里,她同那些博士说,“金陵药科大学那边的实验设备充足,我先过去把这种大分子药合成,明天傍晚或者是后天上午,我肯定能回来。你们这两天先用h6n9感染试验品,最好是大鼠和兔子都感染一遍,我回来之后,带着药物过来找你们。”

  那几个博士被谢书尧的速度给惊呆了,他们正想说问问霍荣恩教授的意见,就见谢书尧已经把她写过的那些纸、看过的那些文献全都收了起来,装进电脑包里提走了。

  霍荣恩教授卡着三个小时的时间过来找谢书尧,却从他的学生口中得知,谢书尧在一刻钟前就已经搞定了所有的研究,这会儿估计已经开车去高铁站了,霍荣恩教授瞠目结舌了好一会儿,先是说了一句‘早就听说计算药学厉害了,没想到竟然这么厉害’,然后,他又补充了一句‘不管怎样,只要特效药能出来,这个项目就算顺利结题了!”

  九黎山那一带的老百姓尚且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都眼巴巴地等着他们课题组做出成果来,如果他们课题组一直拿不出成果,怕是不仅他会晚节不保,协和医学院的名声也会受到连累。

  霍荣恩教授想了想,吩咐那个博士,道:“你去咱们课题组的官方微博上说一声,特效药的研制工作已经全权交给了谢书尧教授的课题组,并且谢书尧教授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预估一周之内,特效药就能出现,请大家坚定与疾病战斗的信心。”

  那个博士秒懂霍荣恩教授的用心。

  将‘致病机理’和‘特效药’这两部分拆开,到时候如果这个项目顺利完成,那肯定是双方的功劳,如果特效药未能顺利研制,那也怪罪不到他们课题组头上来。

  谢书尧研制出特效药来,协和医学院肯定跟着沾光,没有协和医学院做的那些先导性研究,能有谢书尧的研究成果?

  可谢书尧要是没有研制出特效药来,那只能说明谢书尧的本事能耐还不够,不能说他们的研究出现了问题,哪怕非要从他们身上找原因,也只能说是他们的研究还不到位。

  摸着良心说,霍荣恩教授还是盼着谢书尧能做出成果来的。

  只不过盼着归盼着,可能性实在有点低。

  霍荣恩教授吩咐手下的博士去做病原体感染,另外一边,谢书尧也给金陵药科大学那边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打了电话过去,让那边出几个人过来协助。

  秦海:“谢导,我已经在京城了。”

  谢书尧:“哦?那行,你在京城哪儿,我现在开车过去接你,我们一起去金陵。”

  秦海有点心虚地说,“高铁还有十五分钟到京城北站……”

  “哦,那你就别出站了,直接买去金陵的高铁票吧,我先回家拿点东西,再过半小时差不多就到京城北站了,到时候一起走。”

  学籍在金陵药科大学的那些硕士博士原先还偷乐呢,他们每学期开学都要在金陵药科大学做一个汇报,然后才用得着去京城,所以他们能在家安稳地过个元宵节,没想到谢书尧又双叒叕要到金陵去了!

  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脸都被打肿了!

  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站

  国内硕博吐槽的公众号【硕博吐槽君】更新了一条动态:

  “君君,我实在忍不住想要和你吐槽一下了,我导师真的是太疯狂了!”

  “首先公布一下坐标,国内某知名城市的行业特色型211硕士在读,跟着一位超级年轻但超级厉害的大佬做研究,大佬对学生很好,津贴补助发的足,带着学生写论文,认认真真指导学生搞研究,几乎就是手把手把硕士、博士带上科研道路的。”

  “但这位大佬有点‘工作狂’,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一天看七八篇文献都是家常便饭,我知道其他人写一篇论文都得一个月两个月,我们这边的要求是,只要实验结果出来了,一周可能就得写两三篇……而且我的那些博士师兄师姐都相当变-态,他们居然都能达到大佬的要求!”

  “最最最丧心病狂的是,大佬带出来的两位小导师有一句口头禅——‘一区一下的文章都是水刊,二区以下的文章都是辣鸡!’嘤嘤嘤,实在是太打击自信心了。”

  “这位大佬去年年末敬业把自己敬到了医院中去,都闹上了新闻,回家休息了一周,大年初六就去学校了,还说要到我们学校这边来(注:大佬嫌弃她工作的那个学校设备少,跑来我们学校自己投资建了个实验室,她大年初六就跑来做实验了!”

  “而我……早晨十一点多才看到大佬打来的电话,心态崩了,这会儿正拿着泡面赶往高铁站,得亏我家离我念书的地方很近,高铁四十分钟就到,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大佬。”

  别人在【硕博吐槽君】上吐槽个东西,都能引来无数的猜测,被吐槽的嫌疑人会有多种神秘身份,直到最后,都不一定能够推测出被吐槽的那个人是谁来。

  然而这个人发表的吐槽,简直就是送分题。

  行业特色型高校——先将一大圈综合类高校排除。

  超级年轻但超级厉害的大佬,去年病倒进了医院还上了新闻——直接将目标锁定在谢书尧身上。

  写的论文又快又多又质量好——再次增加谢书尧的可能性。

  自己投资建实验室——确定是谢书尧无疑,别的研究人员没这么豪气。

  至于那两个声称‘一区以下都是水刊、二区以下都是辣鸡’的小导师,这还用猜吗?肯定就是杜岳和包萌了啊!

  热评第一的那位网友说,“建议一下,像这种很显然的吐槽对象,就不要遮遮掩掩了,直接点名好吗?@谢书尧,谢教授,你的学生吐槽你了,根据我的分析,你这个学生是金陵药科大学的硕士,建议你整顿一下课题组,把这种背地里说你坏话的学生逐出师门,然后换我进去[狗头][狗头][狗头]。”

  一群沙雕网友哈哈大笑,谢书尧在高铁上感觉手机有开始狂震,掏出来一看,默默地点了个赞,并且回复道:“说这句话的人今年加三篇论文的工作量,发表不够明年建议主动退学。”

  那个吐槽谢书尧的学生在高铁上吃着泡面刷着微博,突然看到谢书尧的评论,手里的泡面立马就不香了。

  梗着脖子把泡面咽了下去,那硕士默默关掉手机,掏出自己的电脑来,开始争分夺秒地看论文。

  三篇论文的分量可不小,其它课题组的博士如果能一年发表三篇论文,还都是一区sci,估计每天早晨都是笑醒的。

  可惜在谢书尧的课题组,一年三篇sci只是研二及以上的学生应当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发表四篇五篇的人太多了,秦海读博第二年直接发表了十二篇sci,平均每个月发表一篇,打破了包萌和杜岳的记录。

  秦海这会儿虽然还没有毕业,但已经被京大医学部给实名预订了,听说金陵药科大学那边的校领导都出面沟通过好几次,想让秦海博士毕业后留在金陵药科大学,但开出的待遇不是特别高,秦海拒绝了那边,选择留在京大医学部搞全职研究。

  秦海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金陵药科大学人才办的主任直接让人盯上了谢书尧课题组的所有博士,哪怕是刚刚入学,那也没问题,提前打好关系,做好游说工作,反正能进入谢书尧课题组的人都是潜力股,等上个两三年的时间,都会成为学术界的大牛。

  -------------------------------------

  谢书尧之所以把这么多硕士博士喊来,其实是想给这些人讲讲《计算药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建立了药物大分子模型之后,如何利用精细化学的手段,把这些药物给合成出来。

  谢书尧到了金陵就已经是当天晚上了,她没回自己在金陵的那套房子,而是直接选了一处离学校近的酒店住下,第二天一大早,等学生都来齐了,她就开始讲精细化学合成药物的方法。

  “这些东西呢,论文中都有提到过,但是不够系统,我在开设的那门《计算药学》课中,也有提到一些比较粗浅、易于理解的东西,旨在让学生明白《计算药学》该怎么入门,但真正要将‘计算药学’这个工具熟练运用起来,其实这才是最难的!”

  “今天呢,我就用现在手头的例子,来给你们讲讲用‘计算药学’构建出模型之后,该怎么运用精细化学的手段来设计一条行之有效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