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天生富贵骨完结+番外_172





  实际上,他是打通墙面,重新装修,将主卧面积扩大。

  骆白露出笑脸,被哄好了。

  第49章

  社员共是十五人,来自于附近七个村的村民。

  局限于自身农民身份而言,他们行事已经显得很有远见。

  无论是养殖、还是种植,基本上有了个家庭农场的模型。

  但受困于市场,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为他们发声。

  他们加入合作社,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天,有些人尚未摸清情况,不知道下一个步骤。

  承周永利之情而入股合作社的友人,也姓周,是新京农械厂厂长。

  新京农械厂曾是南越省农械最大生产商,每年销量可让农械厂成为同类型工厂带头指标,甚至出口东南亚国家。

  但在80年代末逐渐走向衰落,厂里试图转型,改为轿车生产,却因拿不到准生证而失败。

  经此打击,新京农械厂颓然之势无法挽回。

  恰逢社会企业改革之机,周厂长咬牙,说服熟人合伙集资,倾家荡产的承包了农械厂。

  将此农械厂改为有限公司,可是依旧无法改变农械销售量订单锐减的局面。

  困难之际,周厂长还是承受着巨大压力,将手中部分股份卖给合作社,作为入股资金。

  本意是想通过合作社,接触广大农民市场,拉到订单,救活厂子。

  谁知一接触,心就凉了大半。

  这压根就是个临时搭起来的草台班子!

  最后的救命稻草都折断了,周厂长没了指望,干脆破罐子破摔,也不中途反悔退出了。

  反正走不走,都是死路一条。

  周永利拍着老友肩膀,知道他目前情况困难。

  “你知道我为人,干不出坑骗朋友的事。这合作社要是个坑,早先我就不会找你入股。放心吧,你那厂子,肯定救得活。”

  周厂长勉强挤出个笑容,算是承了情。

  实则心底真不认为这合作社能救他的农械厂,在座二十几人,他基本上都摸了个底。

  除非大罗神仙,否则谁有那么大本事,救得了那样一个工人都快跑光了的厂子?

  周永利见状,也不安慰了。

  友人灰心失意,怕是听不进任何安慰。

  没关系,事实会证明他的话并不是夸大。

  骆白提起书包,走进简陋的厂房。

  厂房如今废弃了,直接被骆母买下来,进行一番改造。

  从外面看,厂房很简陋,走进来才会发现厂房被隔成好几个房间,类似于后世简陋版的办公室。

  格调以清新、舒适为主,作为办公地点不会显得寒酸,也不会过于严谨冰冷。

  因为是往后用于接待其他企业人士和农民的地方,所以既要有格调,又不能失去亲切感。

  可见骆母装修时,真的花了不少心思。

  周永利等人进入会议室,骆白也要进去,叮嘱骆来宝:“在外面待着,不要乱跑,不要吵你厉琰哥哥,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