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4节(2 / 2)


  殷序忙道,“这是不可能的,后世科技那么发达都做不到呢。”

  是呢,太遗憾了。

  进了腊月的时候远在京城的玉阳长公主突然打包把谢氏母子还有苗氏母子送到松安县来了。

  一瞧见人,覃幼君眼皮便是一跳,知道京城肯定是出事了。

  果不其然,将人一安顿,苗氏妯娌俩便把京城的事说了。

  出事的是后宫,陈丽云两个月前又有了身孕,却被皇后诬陷说不是皇上的种,由此闹了起来。最后不知被谁宣扬出去,说皇上根本就是不能生的男人。

  整个京城都闹腾起来。

  第七十三章 抢他娘子的人来了

  德仁帝大婚近一年, 别说皇后未能有身孕,就是登基后纳入后宫的诸多宫妃也没能有身孕。

  而在皇后之前,德仁帝还在东宫时女人就不少, 但除了中间陈丽云有过身孕其他女人都没能有过。

  那时起京中便流传太子不能生育这事儿,后来陈丽云小产而德仁帝登基这话才少了些。如今陈丽云又有了身孕, 反而闹出了德仁帝不能生育的传闻来,少不得有人借题发挥搅乱京城的一滩浑水。中间到底是皇后传出的还是其他几位在京城的王爷传出的已经无从考证。

  因着陈丽云表面上来看是从覃家出来的,虽说一入宫门便是天家人, 但免不了还是会牵扯到云国公府。玉阳长公主虽然不惧怕这个,可耐不住说的人多。

  具体如何, 苗氏和谢氏也不清楚,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事儿传扬的速度非常快, 几位还在京中的王爷也蠢蠢欲动,大有借此机会闹事的模样。

  毕竟天家注重子嗣,德仁帝若是一直无子, 或是在位便被人弄下去,或是年老再过继孩子继承大统。但在等一个虚无缥缈的机会和自己上位中间, 无意自己上位是最好的结果。

  不说京城的几位王爷就是康王恐怕也会想去掺合一下。

  玉阳长公主夫妻对这种事向来敏感,担心牵扯到孩子, 所以才急忙派了人手将这妯娌俩连同两个孩子都送到松安来了。

  随着她们而来的还有云国公夫妻的书信, 更是有一封务必送到康王手中。

  这信是夹在给她的信中间的, 可见玉阳长公主的谨慎。覃幼君只看了关于自己的便将那信封了起来, 让杨明带人亲自跑一趟康王府送信,这才亲自带着苗氏和谢氏前去安顿。

  殷府如今住的院子虽不大,但也有三进,原本住着他们夫妻二人还觉得空旷, 如今苗氏和谢氏来了倒是热闹起来。

  看着覃幼君微微隆起的腹部,苗氏和谢氏也都很高兴,见她要起身亲自安顿忙按住她道,“你且歇着,让玉芝这丫头带我们去就是了。若是累着你了,殷大人肯定要怪罪我们这当嫂嫂的了。”

  谢氏也笑着道,“大嫂说的极是,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必搞那么多虚礼,哪里有缺的了,你不说我们也会主动开口要的。”

  她们都如此说了,覃幼君果真坐了回去,有了身孕后她就懒了许多,平日里最多在院子里转一转,连出门的欲望都没有。

  这要是让京城那帮人瞧见了定会惊呆他们的眼睛,但确实就是覃幼君如今的状态。就好像曾经鲜衣怒马的女子不是她一样,那样肆意潇洒的日子如今算着过去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竟像过去了许久。

  进了腊月,天冷的厉害,殷序在外头忙碌的事情也逐渐迈入正轨,偶尔也能开衙门处理一些案件,倒是没以前那么繁忙了。

  毕竟该做的准备都做了,不管是小猪仔还是牛羊这些的幼崽,康王都表示开年便能让人送来,鸡鸭这些东西殷序则提前跟乡下的农户说好开年也给孵一些出来,到时候县衙出钱收购。

  再如养殖的老手,县衙也已经招聘了几个,几间工厂也在有条不紊按照他的设计慢慢的修建。

  至于葡萄酒,入秋之前酿好的那些全都入了罐,只等开年便要运往京城了。

  而属于松安县的第一批商队也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出发前往边境去贸易了。商队的成员大部分从县里大户人家抽调出来,货物有大户们自己的,也有玉阳长公主送来的人带来的货物。一行浩大的商队就那么上路了。

  由此,被狠宰了一顿的松安县大户们心气儿总算顺了一些,对殷序的感觉也复杂起来。

  他们是发现了,这县令撸他们羊毛的时候真狠,但现在给他们提供的路子也真好,起码有官府有覃家的人做保镖安全不成问题。如今大周跟阿达尔关系不错,边境贸易发达,他们去了带着大周的东西便能赚一笔回来,好歹是能补贴一下元气大伤的家业了。

  当然,若是这买卖能长久的做下去,那自然是好,他们这些人也能跟着殷序大赚一笔。

  殷序瞧出他们的目的,便又让他们组织一队南下采购的队伍,由他的人带队前去江南采购物品,等开春的时候再拉到边境上贸易。

  这一举措让大户们着实高兴了一把,纷纷响应,不过两日的功夫就组建出一队多大二百余人的超大采购队伍来。

  以前的时候他们也不是不想去江南采购,但现如今路上并不是多太平,带着诸多的货物若是没有强有力的靠山根本不敢上路。如今有覃家做靠山他们还有什么怕的,恨不得将家底掏空也得多弄些货物回来。

  过了小年,整个县里都有了过年的氛围,殷序算了算如今县衙现有的存银发现数量还真是不少。便安排衙役在县城里大肆采购了一批肉类和粮食,然后带着这些东西准备下乡慰问了。

  这年头只听说过微服私访,但也只是私访,像殷序这般大张旗鼓下乡送温暖却是头一遭。

  再富裕的地方都有穷人,更别说松安这个地方了。这边本就靠近西北,有许多男子征兵参军,家中只剩下老弱妇孺,不管有没有田地,日子都过的辛苦。

  殷序下乡之时覃幼君也不小气,将夏天时买来的粮食捐了一半出来,让殷序带着去乡下慰问。而剩下的一半则送去了肃州覃幼惊的驻地。

  殷序带着几十车的粮食和肉类浩浩荡荡下乡了,乡下的百姓本以为是什么大官来了,没想到是他们县老爷来了,忙吆喝着出来见殷序。

  对殷序,松安的百姓是非常感恩的,他们知道是这位年轻又俊俏的县令把他们被大户霸占的土地还回来的,现在居然又带着粮食到乡下来看他们了。

  所以还不等车子到了村子,路边已经站了许多前来迎接的百姓,待殷序下了马车,百姓们更是抹着眼泪跪下给他磕头,高呼青天大老爷。

  殷序站在乡间地头看着修整平坦的道路,看着地里已经冒出青色的麦苗心中感慨万千。

  他看着地上的百姓伸手将一位老大娘扶了起来,然后对大家说,“我殷序在此便说,我在松安一日定会带松安富一时。明年的春天,县衙还会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来年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这样的县令可谓是旷古少见,尤其在松安这样偏远的地方更是尤为难得。

  殷序自觉只做了他该做的事,但在百姓眼中却是天大的恩情。殷序手指微微颤抖,可想到明年要做的事,他又有了信心,他一定能将贫困的松安建设的更好。

  进了村子,殷序也不找村长或者族长询问哪家贫困,而是随便拉了村民询问。如今一个村子都不大,谁家困难,谁家有参军的都一清二楚,殷序便每家送上二斤肥猪肉再加上二十斤粮食,东西虽然不多,但足够他们过了这个年了。

  一天的功夫殷序走了不过一个镇子,等十六个镇子走完时,也到了腊月二十九了。

  再有一日便是过年了,殷序带着衙役们回了县衙,然后将全部人员召集起来了。

  依着衙役他们对殷序的了解,到了年底了他们县令大人肯定是要给他们发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