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豪门男妻是副业[重生]第38节(1 / 2)





  -

  很快便到了开业当天,苏乔上午还有课,被程轶澍怂恿着干脆别上了,直接逃掉去店里,反正教授不一定会点名。

  但苏乔转了转自己在学习方面显得格外贫瘠的脑袋瓜,又想想如同天书一般的课本,最终还是乖乖去教室里了。

  听不听得懂两说,先把笔记记下来,期末复习的时候好歹不至于抓瞎。

  等快下课的时候,一整堂没提点到的教授,忽然从讲桌下面拿出花名册,笑得非常和蔼:“这节课我们来点一下名,课后请各位提醒一下没有到的同学,找我解释缺课的原因。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话,缺课三次就清空平时分。”

  程轶澍当即:“……”

  有惊无险地下了课,三人一起往店里去。这时才十点半左右,还没到正式的饭点,本来食客应当寥寥才对,店里却已经坐满大半了。

  或许是前几天宣传得当的缘故,附近大学城里许多学生都知道这里有家新店开业,前几天的优惠力度格外大,这时候有空的就来了。

  反正就在附近,尝个新鲜也不费事,三折下来花不了几个钱。

  推门进去,三人径直往收银柜台那边走,碰到上茶水的服务员,收获好几声“小老板”,引得正在等菜而闲极无聊的年轻学生们纷纷转头。

  钟姐迎上来,笑着说:“没料到现在就会有这么多人,厨房还在备菜,等会儿就能上。我看这情况,估计再有半个小时,外边就得排队了。”

  苏乔没什么经验,钟姐说他就听着,听完懵懂一点头。

  顾客还不多,服务员们尚且轻松,暂时没有需要他们搭把手的地方,三人就站在柜台后面,人手一杯热茶,看上去像收银姑娘的保镖,把新进来的客人吓一跳。

  又过了几分钟,原本正小口啜饮茶水,聊天消磨时间的顾客们,鼻腔忽然闻到一股香味儿。

  ……嗯?

  有几个人抽了抽鼻子,随即转头朝厨房那边看过去。但门口有搭帘,只能从底下看到厨房的地板。

  “什么味儿啊这?香过头了。”

  “我本来也不是特别饿,闻着这个味道怎么忽然馋了呢?”

  “咕噜——”

  不知道是哪位顾客,胃部特别诚实地做出了回应。

  霎时间,所有人都真心实意地期待起来,边嗅着香味边想:怎么还不上菜?

  第37章 双味蒸饺和虾茸什锦豆腐

  焦灼等待的时候, 时间流速反而会慢下来。

  顾客们翘首以盼,茶也不喝了, 每说几句话就转头朝厨房看一看,堪称望眼欲穿。

  好不容易厨房的挑帘被从内掀开,所有人都整齐地往那边转头,直直盯着出来的那人看目光里饱含期待。

  是哪桌的菜第一个被端上来?

  然而,出来的帮厨手里空空如也,甚至没注意到众人的视线,脚步迅速地钻进一边的储藏室, 拿了几包东西,转身回厨房。

  挑帘放下的时候,又一阵香味扑面而来。

  心情跌宕起伏的顾客们:“……”

  过了几分钟,里边终于有个人探头出来喊:“出菜了!”

  服务员经过这些天的适应, 如今几乎可以忽略这让人食欲大增继而不能安心工作的香味了, 面不改色地进了厨房。

  不一会儿端着托盘出来,上面一个竹蒸笼,看着还挺小巧,没有常年使用产生的油垢污渍,顶上蒸笼盖缝隙里冒出一丝丝热气。

  服务员从桌子边经过,顾客们便跟着转头,眼见着他到了靠门那边的位置。

  许多人为菜品不是自己这桌点的而发出叹息。

  靠门那桌的顾客来得早, 已经等了近二十分钟, 闻着厨房里传出来的香味儿早觉得饿了。但被所有人注视着,又陡然生出一股心虚的感觉。

  服务员把竹蒸笼放在桌上, 揭开盖子, 顿时一团白色的蒸汽腾起来, 顷刻散尽。

  蒸笼里, 躺着六只面皮薄到透光,几乎可以见到里面饱满馅料的柳叶蒸饺。其中有三只蒸饺颜色更深,底下那层皮略微浸了些棕褐色,是经过高温被蒸出来的汤汁。另外三只晶莹剔透,通过表皮,隐隐可以看见里头粉色的虾仁馅儿。

  这桌两个客人相对而坐,一同看着这笼小巧精致的蒸饺,心里一时除了“吃吃吃”,什么想法都没了。

  “您二位点的双味蒸饺。”服务员道。一边说又一边往桌上放了个浅口的小瓷碟,里边盛着褐色的调料。“这是本店特色蘸汁,可以配虾仁蒸饺一起吃,菌菇馅儿的蒸饺是已经调好味的,请直接食用。”

  顾客连连点头,拿起筷子就去夹蒸饺。

  他们两人是没吃早餐直接过来的,因此见到菜单上有类似早点的菜品时,便直接点了。厨房里别的东西还要炒制,蒸饺却是一早准备好的,直接上锅蒸就行了,所以出餐比别桌要迅速得多。

  菌菇蒸饺送进嘴里的瞬间,两人同时发出一声惊叹。

  “唔——!”

  菌菇蒸饺里边的肉馅儿是酱肉,本就滋味浓郁。切丁时并没有太细碎,因此还保留着本身稍显柔韧的口感。经过高温,酱肉的油脂渗透进菌菇和笋丁里,口感既丰腴又清爽。

  面皮兜着些许微烫的汤汁,在嘴里流淌,把绝佳的享受带给每个味蕾。

  顾客细细品味了一番,心里疯狂称赞,又迫不及待地夹了另一个口味的蒸饺。

  按照服务员说的,先在盛放蘸汁的浅口碟里荡了两下,又翻个个儿,确保面皮的每个角落,包括柳叶形状的皱褶都在蘸汁里接受了洗礼,才下嘴品尝。

  方一入口,两人就知道这蘸汁为什么是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