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_98





  “种地不容易,农民更加不容易!今日终于知道那一句‘民以食为天’是多么沉重的话语了,粮食种下去以后,完全就是靠天在吃饭。若是军队没有了粮,那是多么严重的事情。饿死的,将是为我们保卫边疆的将士们,损害的,是大汉帝国的安全啊!”

  段颍路过此处,本打算好好盯一下总是偷懒不使出全力的曹瞒,无意中听到这一句,竟回忆起了前几年粮草缺失,带兵镇守边境时的艰难。

  那时候手中兵卒饿得皮包骨头,仍然硬撑着开垦荒地,段颍亲自出马稳定军心,与兵卒们同甘共苦,努力种了半年粮食,却迎来了旱灾!敌人没有打跑,险些败给了天灾,一切都是他不熟悉农务的关系,算错了土地水份,饿死了不知道多少兵卒,那是段颍心目中最沉重的痛。若要让地狱般的回忆以后不再上演,必须要教会学子们善待兵卒,重视农耕,学不会种地没事,可基本的农桑理论与概念,必须要他们深深印在脑海之中!

  段颍下定决心:要培养,就竭尽全力,培养出最顶尖的人才!

  今日听曹瞒一感慨,回忆涌上心头,段颍鼻子一算,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他想到:若这些学子日后能够成为朝廷肱骨之臣,大汉未来何愁不兴盛啊!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10623:15:13~2020010723:58: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_→我……98瓶;你猜我是谁、世间皆地狱10瓶;苗条淑女。6瓶;碎锋的小迷妹2瓶;挽歌尾音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十九章

  曹瞒会有这番感慨,还是因为他亲眼见过农民们种地,知道其中艰辛,而其余的学子们,光抱怨开垦荒地累都来不及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思考若这样的荒地种上粮食,要多久才能有收成,会不会有风险,会不会半路夭折?

  他们只知道段颍宣布为期十日的劳作日子结束,大学二年级的课程正式开始,纷纷发出了欢呼声,却不知,更苦的还在后面。

  这个学期的段颍好似与农耕死磕上似的,上课的时候,教导学子们怎么测量可供种植的军粮水土,怎么保护粮食不减产,怎么才能种出能吃的熟粮。

  若非每当学习这些的时候段颍都会教导大家怎么屯粮,怎么设置粮仓,怎么布局保护粮线,学子们几乎以为段大将军好好的将军不做,要改去当农民了。

  袁术喊苦含泪,娇气地很,不乐意去学习这些“没用”的知识,被段颍揪住好一通教训。

  段颍还为学子们发来了种子,要求他们在他圈出的荒地上种粮食,每一个小队负责一小块区域的粮草种植,在上面插上自己小队的名字,要求他们进行合作。

  等到学期末的时候,段颍的课程有近乎半成的分数来自于粮食的涨势,谁若能将粮食种得好,产量高,谁就能拔得头筹,获得段颍的夸赞!

  袁术鼻孔里喷气,愤愤不平:“谁稀罕他的夸赞!”

  “是在朝臣与陛下面前夸赞,上朝会的时候,”袁绍低垂下眉眼,对袁术解释起来:“段将军是朝堂之上的孤臣,从不与人交好,唯一效忠的人就是陛下,平时上朝的时候,他很少说话,而一旦他说了话,那分量可不轻。”

  “是啊,你想象若是段将军在朝臣面前夸奖到我们的名字,我们的父亲会是什么反应?陛下或许还会授予赏赐,那可是荣耀,”曹瞒嘻嘻笑了起来,忽悠袁术道:“你爹与你娘一直把你当纨绔子来宠,似乎也已经认定了你以后会长成好吃懒做的纨绔子弟,只等着用诺大的家业来将你养到老,你甘心就这么一辈子被爹娘小瞧吗?男子汉大丈夫,不想做些什么让父亲刮目相看,让母亲与有荣焉吗?”

  让父亲刮目相看,让母亲与有荣焉?!

  袁术顿时来了精神,眼睛刷地亮了起来。

  曹瞒再接再厉:“况且我们是一个小队,一共十个人,大家互相合作才是真的,又不是一个人在种地,还不至于像开垦荒地那么累,每一个人有他擅长的地方,我们可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

  种一块区域的地,被曹瞒说得仿佛打仗一般困难,正常人都不会轻易上当,唯独袁术这呆子,被忽悠地连连点头,已经幻想起了爹娘夸奖他的画面。

  袁绍目光带上了几分怜惜,视线落在兄弟那不太好使的小脑袋瓜上,缓缓摇了摇头。

  有了袁术的配合,段颍所要求的全员参与也就达到了目标,种植粮食需要注意什么,怎么能够让涨势好,其中记载实在太少太少了,曹瞒自告奋勇,对众人道:“我对于藏书阁比较熟悉,就由我来去寻找先人记载的资料。”

  袁绍道:“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藏书阁那么大,还是多一些人去比较好。”

  一个小队的十个人,袁绍全都熟悉,而曹瞒至今只认识其中的五位,因此,当袁绍分配任务的时候,大家都自发地点头应下了。

  袁绍不负众望,分配均匀,也并未因为袁术是他的弟弟就让他少做事。

  “我们五个人负责出太学,到城郊去询问农人种地的事宜,吉利你们就到藏书阁去寻找典籍记载,这些事情,最好在这几天就完成,段子说现在正是春耕的好日子,可不能错过了。”

  曹瞒连连点头,平日里除了上课以外,就是泡在藏书阁里翻找竹简,他不仅自己翻找,还会拉来学长们,询问他们有没有关于农耕书籍的印象。

  为了早点搞明白种植粮草的法子,曹瞒的书箱里总是堆满了厚厚的竹简,上其他课的时候,也会抽出空来翻阅这些竹简。

  为二年级学子们授课辞赋课程的先生姓徐,人称大徐,此外,还有一位先生与他同姓,教导学子们四书五经的释疑。

  这些内容,早就是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背够的内容,现在再拿出来翻来覆去的讲,一点意思都没有。

  释疑本该是进行衍生,举一反三,并且教导学生们人生哲理,让他们感悟到随着年纪增大以后,对于圣人之言的更多感悟,只可惜,大小徐两位先生授课方式如出一辙,都喜欢照本宣科,让学生们反复背诵,还说什么“当你将圣人之间朗读背诵上百遍,自然就会知道他们的意思了”。

  大小徐如同和尚念经一样的授课方式并不讨喜,先生们授课马虎,学生们也就不乐意去听。

  能考来大学里的,不是身世背景厉害的官家豪门子弟,就是各地方的顶尖人才,谁稀罕去听先生们满口之乎者也?